悼芹軒雜記

  • 首页
  • 留言板
  • 悼芹轩日志
  • 博客故事
  • 悼芹轩诗钞
  • 轩中展卷读
  • 悼芹轩说部
  • IT世界
  • 杂侃
  • 论文
  • 网海拾贝
  • 赞助博主
读书
轩中展卷读

乱世英雄古来多 矛盾仙子谁见了

一周的速阅不缀,算终于算是读完了黄易的《大唐双龙传》。 四百万字的煌煌巨作,不知是否已是武侠中的魁首,至少我所知者,唯有还珠楼主的蜀山系列或可相近——然那仍是“系列”,非是单作。 浩瀚的篇帙,奠定了巨大的容量,加上隋唐的烽烟、江湖的波浪、政治的争斗、儿女的柔情,经典元素交互融合,也难怪《双龙传》能有今日的名气。 然而,真正读完之后,涌上心头的,却是惋惜:黄易的笔力,终究输给了他的野心。 突不破的《寻秦记》 读《双龙传》,总摆脱不了《寻秦记》的既视感。梗是老梗,人是旧人。 曾见人说,无论《寻秦》还是《双龙》,总是摆脱…

2014年07月19日 1条评论 430点热度 0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轩中展卷读

四千年前 华夏何在?——读许宏《何以中国》

知道许宏,因为微博,因为“二里头”与“夏”的争论,知道了这位社科院考古所二里头工作队队长。 不久,许宏就出版了《何以中国》。 近年来,苦于书籍的存放,加之“多看”电子书质量上乘,我已将购书重心倾向多看,纸书尽量不买。但《何以中国》电子版始终没有问世,加之有签名本,干脆就下单购买。一并买了许宏之前的《最早的中国》。 小书不厚,一百四十页,除“解题”、“余论”外,主体由《陶寺的兴衰》、《嵩山的动向》、《新砦的发轫》、《大邑二里头》、《中原与中国》五章构成。五章按照时间顺序,疏理了“前中国时期”,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古代遗…

2014年07月10日 0条评论 399点热度 0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悼芹轩日志

初访潍坊图书馆

因为一系列的事,近来心情郁闷。 今天下午,在京广喝着茶,翻完了易中天的《祖先》,终于决定去潍坊市图书馆的新馆看看。 与新馆,因为工作的原因,两三个月前有了因缘。但后续的发展,却意外的不那么顺利,总感觉有点对不住对方。好事,也未必人人乐意。 漫步而行,到了馆内。存包用读者证刷存包柜,挺方便。到了借阅馆,咦,好多自助终端。走到终端面前,它自动显示你的个人信息——直接非接触读取了读者证的消息!后来借书时,一点借书,手里所拿两本书的消息,也自动显示,虽然自助借阅没有一次成功,最终把其中一本严格按照书脊向下的方式,竖着放到借…

2013年12月29日 0条评论 355点热度 0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轩中展卷读

读李醒尘《西方美学史教程》 一

今天开始读李醒尘了《西方美学史教程》。 读了一上午,却也只读了半章,不过也有一点点感想,所以先零星写一下。 * 《破门而入》是美学的"通俗读物",《美学十五讲》是美学的"通识读物",《西方美学史》虽不能算是严格意义的美学专业著作,但作为哲学系的教材,已经可以称上是美学领域内的著作了。 所以,翻开书就能感觉到,此书的严瑾与严肃大不同于已读过的两书。此书以时间为脉,以横切为阐述面,将时间与事件交织而成书,与西方的史学著作呼吸一体,在体裁上就展现了本书的定位。 比如,《破门而入》的绪论讲的是大学生当努力启迪智慧,《美学十…

2006年11月20日 1条评论 499点热度 0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轩中展卷读

读凌继尧《美学十五讲》

今天,读完了《美学十五讲》。 读罢《破门而入》,感觉对美学稍稍有了些整体感知。伴随着这种感觉,进一步走向"通识书系"中关于美学的《美学十五讲》,以期借助更为专业的作品,进 一步深入美学境界。当然,由于刚刚读过了《破门而入》,在读《美学十五讲》时,有意无意之间,也难免将二者对比参看起来。 先大略谈一下对《美学十五讲》一些零星的感觉: 第一,不同于《破门而入》以历史为纲,《美学十五讲》将美学的各个层面的问题组装起来,成为全书的脉络。参照中国传统史书的体例,《破门而入》类似编 年体,而《美学十五讲》更偏向于纪传体。当然,…

2006年11月18日 0条评论 326点热度 0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轩中展卷读

读易中天《破门而入——美学的问题与历史》

学期过半,"美学"课也如期开始。 童老师在文学史课上推荐了易中天的《破门而入》,称是一本很好看的书--无论从内容还是从表述上看。而美学课上,丁老师也推荐了这本书,说是用深入浅出的语言,讲述了较为艰深的内容,是一本美学入门的好读物。 两位老师共同推荐,相信值得一读,于是便买了一本。 * 初展书卷,并未像童师所说,一拿起便再也放不下。不过其行文带有典型的易中天风格,以致我的脑中不时地浮现出"品三国"中易中天的举止。 和"品三国"一样,易中天在讲述他的老本行"美学"时,也是充满了平直风趣的语言,较为好懂。其举例皆取诸周围…

2006年11月17日 3条评论 746点热度 0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文学评论

读东坡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手札杂编

东坡《念奴娇·赤壁怀古》,万世千秋之词也。想乌台一案,贬黜黄州,致君尧舜,多半见休。其心苦寂忧伤,稍感即可知也。待其游于赤壁,顿生古今万世之 感慨。其幽情积郁甚久,得此之时,不得不发。怀古慨叹,遂成绝唱。一唱而道东坡胸中块垒,再唱而歌千古同心,百唱千唱而后世神追当时,感叹东坡之情怀也。 人与词与地与事,并传而皆不朽也。余近日细读此词,随记手札数寸,聊述予见。 所谓异文 洪迈《容斋随笔》卷八《诗词改字》条:“向巨源云:元不伐达家有鲁直所书东坡《念奴娇》,与今人歌不同者数处,如‘浪淘尽’为‘浪声沉’,‘周郎赤壁 ’为‘…

2006年10月18日 0条评论 442点热度 0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轩中展卷读

读《白雨斋词话》一

——读《自序》、卷一 《白雨斋词话》,清人陈廷焯撰,凡八卷。余阅之。 陈氏《自序》,谓词“上溯风骚”,视其为文学演进之阶段,而改前人秾歌艳曲之称,眼光可谓精准。继而总历来词人“六失”,亦是慧眼别具,深谙作词诸 法。而尤以其“后人之感,感于文不若感于诗,感于诗不若感于词”令余拍案叫绝。简单三句话,既拢括后人品文之感,更点明了诗、词、文三者之区别。他指出, 相对于诗与文,词是更容易感动人的。——正是揭示词之本质处:缘情而作,缘情而发,少寄托之意,而成一时情绪之体。亦是今日所谓“词的抒情本质”耳。 余阅毕卷一,参看《自序…

2006年10月8日 1条评论 429点热度 0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杂侃

国学自有一家天

——兼读诗话词话系列序 中华传统文论,以专文议论为一脉,诗话词话为一脉,小说评点为一脉,三脉合一而成大观,三脉分支而各有嫣颜,皆妙悟而成。前者兴起最早,百家之文已 见,延绵数世,而后渐汇篇为集,反少单篇。诗话词话或源汉儒注《诗》,其时亦早矣,然时注《诗》,章句训诂耳,尚未着眼光于"诗"之体、"诗"之色也;至 王逸注楚辞,略有演进,然"诗"体未成,亦遑论诗论?迨随诗歌演进,至魏晋六朝,随中华文论成熟而渐有钟嵘《诗品》之高作。进而随大唐歌诗气象,泽被宋代 而始诗话大宗,中华文论最庞大一支终成,继而汇为大宗,演进变化,增…

2006年10月8日 0条评论 440点热度 1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文学评论

湖畔春歌

——从湖畔诗作略窥五四时期爱情 五四,一个风云际会、冲突激烈的时代;爱情,却以缠绵温柔、细腻感伤而动人心怀。当“五四”与“爱情”,这两个看似相去甚远的词语相互碰撞时,又将迸出何种火花呢? 五四时期的小说,并不乏爱情题材的佳作。但无论是传统上的野史外传观,还是梁启超启迪民智观,中国的小说承担了过多的社会责任,而不那么个人。而爱情,恰恰是世间最最个人的物事。故而,探讨五四纯粹的爱情,我认为还是从最个人、最内心的文学体裁去追寻。那就是——诗。 而欲求五四时期的爱情诗,不去叩问湖畔的四位诗人,岂不如过宝藏而不入么? 但凡爱…

2006年10月1日 0条评论 387点热度 0人点赞 逍遥昱昕 阅读全文
12

这个人很懒,什么都没留下

最新 热点 随机
最新 热点 随机
庚子阅读书目 多看精排书制作简记 Braid (时空幻境)通关手记 《耶路撒冷三千年》台版Epub 己亥阅读书目 玩转黑群晖(三):洗白黑群晖
中意之战,想起长板 初访潍坊图书馆 搬家完毕! ——从新浪博客到wordpress 乱世英雄古来多 矛盾仙子谁见了 今天收到了UBUNTU的光盘 建行网银的交易密码
分类

COPYRIGHT © 2021 daoqinxuan.com. ALL RIGHTS RESERVED.

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