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录
将近三十个小时,费心费力,疲惫不堪。
之所以会折腾,根源还是在于之前在#洋垃圾NETGEAR6300V2一文时所说,一直苦于Koolshare和Transmission之间难以共存,故总想找出个解决方案。闲来在网上浏览,看了一些旧安卓设备的利用思路,又了解了树莓派的一些情况,而手头现在的闲置设备,一台艾诺神话平板,一台碎屏的小米3联通版,综合各方面的信息,汇总出几条思路。
总体思路
1. 采用安卓旧设备
1.1 通过OTG连接硬盘,然后用本机的软件进行PT下载,并将下载目录共享,取代路由成为媒体中心。
简言之,这一方案是将安卓的旧有设备改造为简易的NAS。
优点在于实现难度较小,而且很多功能都由安卓设备负担,路由器其本上完全解放出来了,缺点主要有:
一是OTG稳定性差,硬盘需外接电源,同时OTG占用了MicroUSB的口,艾诺的平板还好,能用DC供电,而米3就没办法充电了;二是其他设备存取文件只能通过安卓的无线,带宽低,波动大,米3倒有5GWifi,艾诺则只有2.4G的,下载倒是够用,但其他设备播放的时候很容易出现瓶径。
这一方案也是我最先尝试的方案,但因为供电和网络不能兼得,所以转换到其他的方案,但最终又转了回来。准备用艾诺平板加移动硬盘实现。但真到测试的时候,OTG的表现并不像最初尝试时看起来的那样稳定,最后也只能放弃了。
1.2 安卓设备只作用下载工具,而硬盘仍然装载在路由器上。
这一方案将路由器作为存储中心,能够提供千兆的存储体验,而安卓设备将路由共享的硬盘挂载为本地目录,进行下载。
这一方案的优缺点和1.1方案基本上相反,各方面性能基本上能够保证,但实现起来比较困难,主要难点就在于将远程目录挂载为本地目录这一项。
其实这一方案我见过有实现到的,这篇帖子也是最初引发我念头的诱因之一,但其提供的Mount Manager已无法下载,我从别处找到,但始终无法完全最终的操作,怀疑是内核的原因,那几个Modules也始终没有下载成功,无法进一步尝试。使用mount命令也未能将smb挂载上,不知是内核还是Shell的原因,只得放弃。
后来考虑到SMB是windows的共享方案,转向Linux原生的NFS共享方案。好在6300R2本身也支持NFS Server。但似乎仍然是内核的缘故,始终无法挂载上,但局域网下的SUSELinux和MacOS轻易就能挂载上,问题还是出在安卓设备上。
2. 采用树莓派
这个方案其实实现思路与第一大套方案基本上一致,只是将废物利用转变为购买新设备。树莓派价格低廉,但配置已经比路由器要高一些了,而且架构开放,系统选择多,折腾的余地比较大。
一开始也考虑直接挂硬盘,原生USB口不存在OTG的问题,但树莓派的网络配置比较惨,也是百兆有线加2.4G无线,和艾诺遇到的瓶径类似。故而较好的方案也是将硬盘留在路由上,树莓派用网线和路由连接,百兆的带宽对于下载来说也足够了。
而挂载分区的问题,只能寄希望树莓派的原生Linux能给力些,而且源码都在,估计总有解决的方案。只是设备未买,没法测试,这一方案,始终只作为思维方案存在了。
而折腾到最后的结果,这一方案似乎也成了仅存的比较靠谱的方案了。
下载工具
说完了整体思路,再看看具体的实现,核心则在于下载工具。
下载的工具,首先尝试了安卓版的utorrent,因为最便捷,但它缺少远程管理工具,PASS。回到了Transmission上,又有如下几种选择:一是基于OPTWARE的,一是其基于Linux的。基于opt的,又有两个选择,一是安智路由,一是高清范OPT。
安智路由篇
先用安智路由,因为在Play商店下载比较方便,90多M的包,下载安装完毕后,运行,会进入终端安装模式。安装运行完毕后,无论在本机访问127.0.0.1,或是用其他机器访问IP,都无法打开登录页面。该应用的文档很少,官网上的说明也很简单,只能自己摸索。重装之后仍然如此,而且其已安装的应用,只是引导脚本,卸载也无法完全清理。后来手动清除,删掉了/data/data/下的opt目录,删之前查看体积,至少4G多,我还以为是有虚拟的文件,结果一删掉,随着进度条往右跑,一个一个进程崩掉,最终整个系统都崩溃了。1
幸好艾诺的板子各方面都不好,但属于刷不死系列,官方救砖非常简单。但偏偏没想到,就是这最简单的部分,折腾死我了。在win10系统上,按+键进入刷机模式联电脑后,刷机进度到了5%就不动了,换了几个版本的软件都这样,怀疑是系统的问题。这就折腾到凌晨三点多。第二天到单位,换了台Win7的,结果情况还一样。查看说明文档,说连接电脑后再插上充电器,可充电器又没带,印象中并不需要插充电器,但难道我记错了,非用充电器不行?后来,又找了台XP,依旧如此。难道运气就这么背?不死心长按住电源键,机器居然开了,虽然卡第一屏,但有Logo就说明还没成砖。强行关机,插电出现充电动画,看样子有救。于是又按住+键和电源键,然后连电脑,刷出设备,点刷机键,居然就顺利地完成了。有点不可思议。看样子,问题还是出在了一开始将设备进入刷机状态时出的问题。此时,已经是第二天下午了。后来,在家里用Win10刷了一次,也没有问题,看来炬力的刷机工具,不只XP、Win7能用。
Linux Deploy篇
安智路由方案失败后,决定换个功能强的方案,直接上Linux。可惜安卓设备没有原生的Linux,只能选择模拟的,我选用了Linux Deploy,给平板装上了Ubuntu16.04。
Linux Deploy采用的是Chroot环境,简单翻阅了相关资料,大致是改变了整个系统的根目录,从而模拟出一套完整的linux环境。此时也大概明白了安智路由应该也是类似的方案,并且也明白了我一删除全系统就崩溃的原因了。
LinuxDeloy安装很简单,根据需要设定好参数,选择安装就自动下载安装了。安装比较久,取决于网络和机器性能,在艾诺神话上装了一个多小时才完成。安装完运行,用VNC Viwer连接,果然很强大。LDXE环境比较简单,主要还得靠终端。而且,为了节省系统资源,还是应该尽量不用GUI。
用着Linux倒是很强大,但仍然无法挂载smb和NFS的共享,纵然apt-get了很多包,但不是说不被系统支持,就是说device not found,看样子受安卓本身内核的限制,功能仍然不完整。
Deploy对系统资源要求也比较高,艾诺的配置很低,1G的RAM,当Play服务和商店升级到最新版,占用了较高的资源后,Deploy就无法运行Linux了,而把Play停用掉,就又一切正常了。
总体来说,Linux Deploy界面友好,安装简单,算是挺强大的工具了。如果内核支持NFS的话,装在米3上非常合格。
不过,即使这次没有完成目标,但是它本身的强大也很好,我已决定在米3上装上个,可以当其它玩具玩。
高清范OPT篇
高清范的OPT其实是我最先找到的工具,但感觉功能比较简陋,所以排到了后面。但当安智路由和LinuxDeploy都走不通后,我决定试试它了。
结果,也不顺利。对adb工具不太熟悉,所以线刷一直没有成功;后来查看了脚本内容,手动执行命令,也不成功;最后用了WifiADB,倒是正常传输和执行脚本了,但依然无法运行,报错。
或许是炬力的方案与这个环境原本针对的机顶盒差距太大的原因吧,虽然作者说是通用版,但通用性看来没有我理解的那样强。
折腾不成功,系统却已乱糟糟,于是又刷了一遍机,也就是之前说的,验证了win10下也能够用炬力的PAD刷机包。
安智路由篇-续
三个方案都宣告失败后,我仍贼心不死,正好艾诺的板子刷回了初始状态,再试一试安智路由吧。
这回很顺利,安装后的提示也不一行,按下Enter激活终端后,用电脑访问平板的IP,登录界面成功出现了。
心里突然非常激动,仿佛见到了奇迹。登录体验了一下,这个工具确实挺强的,各方面做的都不错,UI也很舒服。可能限于平板的性能,稳定性似乎不太够,很多设置也比较陌生,像Transmission直接改配置文件保存无效,要在设置页面改才行,但我已决定将移动硬盘通过OTG接上本板,做一做压测。
结果,问题就出现了,前文也说过,这其实是走回了1.1方案,但OTG的稳定性不像实验时看起来的那样稳定。挂载、运行都是问题。所以,这个方案,也不得不放弃了。
总结
折腾下来,将近三十个小时,中间只睡了三四个小时,疲惫异常,却也没有找到合适的方案。
总体来说,艾诺的板子性能太差,米3因为碎屏操作不便,otg与充电不能兼得,硬件上的先天不足让这两个设备的方案都难以全面兼顾。但如果放弃外接设备的话,无论配合安智路由,还是Deploy,都能玩出点新鲜玩意儿来,尤其结合Deploy,可以提供许多局域网服务。而用Deploy,就只能用米3了。
综合各方案优劣,最靠谱的途径,前文也提过,应该还是树莓派,但树莓派纵然便宜,但也是花钱,而且没有实践过,不知其挂载NFS的效果如何,改天先用Suse试试,但毕竟一个X86,一个ARM,而且机器性能差距也很大。其次的方案,就是强化1.1方案,通过使用外接电的移动硬盘提高OTG的稳定性。可惜我手头的外接电移动硬盘盒,2.5寸的MiniUSB口不太稳定,之前接6300时经常掉盘然后重连,以致挂载点总变,害我还误以为6300或梅林有问题,后来换了个新移动硬盘,就一切安好了;另有一个3.5寸的盒,颇大颇笨重,用3.5的盘噪音是个问题,而且大于800G的硬盘会有毛病,也不是太合适。1.1方案的强化,要么重买硬盘线,要么就用3.5的盒装2.5的盘凑和使着。同时,设备只能选用艾诺的平板,对MicroUSB接口也要报有相当的期待才可以。
虽然问题没有解决,但多了解了许多,多学习了许多,今后的折腾也有了新的方向。
折腾得累,码文也累,一篇长文码下来,足见这折腾的怨念有多深。
还是趁着入手了《昆特3》万年不打折终于打了折的机票还热乎,赶快投入《石之心》和《血与酒》的怀抱吧。
话说,初玩《石之心》的几个小时,因不了解游戏模式,误用新游戏开局,准备关机时才发现,读取原来的记录也会直接启用两个DLC的支线,于是乎又得重新开始。
人到了“折腾期”,你不想折腾的事,都逃不过最终要折腾的命运。
命运。嘿嘿。
——丁酉正月初八
于北地
- 正确的卸载方法:将设备重启后,再手动删除这个目录。 ↩
文章评论